第13章 家和万事兴(1/1)


  安氏、沈知竹、沈观雨全都下了楼。
  沈观雨这小子最快,猴一样就窜到了楼下。
  等沈观夜到楼下的时候,看到的便是一对璧人。
  清明时节,白日尚短,晚饭时分天色就已很暗,堂屋里点上了灯。
  昏黄柔和的灯光下,沈知兰夫妻俩正同沈观雨说话。
  听到沈观夜下楼的动静,抬眼看过来。
  “观夜。”
  沈知兰轻轻唤了一声,眉眼间满是清浅温柔的笑意。
  她比沈知竹矮一些。
  鹅蛋脸,眉眼同沈知竹有三分相似。
  但气质很温柔,虽已嫁作人妇,给人感觉却还很少女。
  当然,她年纪本来也不大,今年不过才21岁。
  穿着一件素净的袄裙,在昏黄的灯光下就像山中幽兰。
  灯火在她温柔的眉眼间跳动,添了暖色。
  “姐。”
  沈观夜叫得很亲近,接着又看向边上的贺庭章。
  “姐夫。”
  贺庭章朝沈观夜微笑点头,说起了家常话。
  贺庭章长相英俊。
  但不是五官凌厉式的英俊,而是温润如玉式的英俊。
  书卷气很浓,穿一深色长衫,站在那里就像是一位教书先生。
  他未来不出意外的话,也真的会是一位教书先生。
  因为他念的是师范大学。
  沈观夜对这个姐夫的印象还是挺不错的。
  贺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父亲是省城一家中学的校长。
  家里虽然不像沈家这样有钱,却也是殷实之家,与沈知兰算是门当户对。
  关键两人还是自由恋爱。
  贺庭章小时候是在洪洞县上的学。
  贺父贺母年轻时工作繁忙,照顾不了贺庭章,就把他送到老家,由祖父母照顾,而贺庭章的老家就是洪洞县。
  从小学开始,贺庭章同沈知兰就是同班同学。
  这小子应该在初中的时候就对沈知兰起了“贼心”。
  因为初中的时候他父母其实就让他回省城上学了。
  可他硬是在洪洞县上完了高中,若不是因为早就对沈知兰产生了情愫还能是因为什么?
  两人既是青梅竹马,又是多年同学,感情自然是相当得好。
  结婚一年,琴瑟和鸣。
  不一会儿,安氏和沈知竹也下了楼。
  哪怕亲女儿回来了,安氏的表情依旧淡淡的。
  “回来了?正好一起吃饭。吴妈,上菜吧。”
  厨房就张罗开了。
  趁着众人忙碌的时候,沈观夜将沈观雨拉到一旁,小声道:“观雨,你上外面买些菜去,买些二姐和姐夫爱吃的。”
  一边往他手里塞了几个大洋。
  沈知兰夫妻俩来得突然,家里只准备了他们一家四口的菜。
  早上买的卤味,中饭的时候也吃掉了不少,拿来招待沈知兰夫妻俩明显不够。
  沈观雨领命而去。
  等沈观夜转回堂屋,便看到堂屋里只剩下了三姐和贺庭章,母亲安氏和二姐不知去了哪里。
  沈知竹正同贺庭章聊天。
  贺庭章的家离沈家不算近,但从小学起,他就经常借着同学的名义上沈家来——当然,那时候是他们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
  所以,沈知竹同贺庭章是很熟悉的。
  沈观夜见状,也上前攀谈起来。
  除了沈观雨年纪相差有点大以外,沈观夜他们几個同贺庭章年纪都差不多,小时候就玩得到一块儿,彼此熟稔得很。
  卧室,沈知兰看着床上昏睡不醒的父亲,脸上闪过沉痛之色。
  她来探望过好多次了,可沈父一点转醒的迹象都没有。
  看着往日里风趣幽默,为他们姐弟五人遮风挡雨的父亲只能躺在床上昏迷,还不知能不能有醒来的一天。
  沈知兰心里很不好受。
  她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转身面对安氏,从包里掏出一张银票。
  “妈,这是我和庭章的心意。”
  “先前给你钱你都不肯收,但爸的病不知道还要花多少钱,往后正是大要用钱的时候,您就别推辞了。”
  “另一份是大姐的,她原本也是要过来的,但她婆婆最近身子骨有些不爽利,便托我将钱带过来了。”
  两张银票,一张一千大洋。
  对刚刚成婚的小夫妻来说是很大的一笔钱了。
  沈知梅和沈知兰应该是将嫁妆给掏出来了。
  沈声晦对女儿很大方,当初两个女儿出嫁时,除了诸多硬件外,还每人给了一千大洋当嫁妆。
  安氏看了沈知兰一眼,沉默了几秒,最终还是将银票收了起来。
  见状,沈知兰暗暗松了一口气。
  母亲安氏虽然话不多,连大声说话都很少。
  但其实性格很强势,还很犟。
  这一点,沈知兰很小的时候就看出来了。
  前面几次来探望父亲,她都想给母亲留些钱,但每次安氏都会拒绝,如今总算没再推辞。
  但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沈知兰也感到了压力。
  以她母亲的要强,能收下这笔钱,可见家里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沈知兰并不知道沈观夜被人骗了一万大洋的事。
  这事儿安氏下了禁口令,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一个没告诉。
  要是知道,她怕是早就搬回娘家,与家人共渡难关了。
  等安氏收好银票,沈知兰抓住她的手,在一旁坐下。
  她将手覆在安氏的手上,紧紧合握,宽慰道:“妈,往后爸的医疗费,我和庭章也会想办法的,您的压力别太大了。咱们肯定能将爸治好的。”
  安氏没作声,将头轻轻倚靠在二女儿的头上。
  “好。”
  ……
  楼下,又有人上门。
  “周大哥,你怎么来了?”
  沈观夜看着来人,有些意外。
  “有人给送了庐江省的黄牛肉来,我便想着给你们送一些过来尝尝鲜。”
  来人是周崇宗的儿子周寿文,戴眼镜,西装笔挺的样子,手里拎着礼盒,想必里面装的就是庐江省黄牛肉。
  庐江省的黄牛肉很出名,是全国闻名的特产,市面上很难买到。
  “快进来一起吃吧,正好我们要开饭,我二姐和二姐夫也在。”沈观夜连忙招呼道。
  沈声晦同周崇宗关系要好。
  两人近二十年的交情,两家小孩自然也要好,周寿文的年纪同沈知梅一般大,与沈观夜、沈知梅、沈知兰、沈知竹、贺庭章他们几个都是熟悉的。
  “不了,你侄儿可是一天都离不得我这个爹呢。”
  周寿文将礼盒往沈观夜手上一递,笑呵呵道。
  “我看是伱离不开咱侄儿吧。”
  周寿文嘿嘿直笑。
  他儿子刚出生,还不满一周岁,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的,令人稀罕得很。
  未婚时候,周寿文还挺经常同好友喝酒谈天。
  儿子出生后,几乎就不出门了,下了班直奔家里。
  

和王朝黎明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