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赴京路上的遭遇(1/2)


  第二年三月是京城科考。
  刘德岗挑选内侄陈凯明为儿子进京陪考,负责日常生活护理和安全保卫。
  刘世春的这位表兄很勤快,性格外柔内刚是最好的人选。
  他们没有汽车、火车,也没有马车,靠的是两条腿走路,累了在路边停停歇歇,饿了吃点干粮,渴了拿出水壶小喝一口,不能多喝计划定量。
  白面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没有唐僧的白龙马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凭两条腿行千万里路。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不行的。
  几天下来,刘世春越走越慢有些吃不消了。
  “大伯您好!请问,下一个村庄还有多远,有客栈吗?”前面几位大伯在路边歇脚,陈凯明忙走过去问。
  “还有五里多路,跟着我们走没错。”这几位大伯是挑夫,可能也是累了,说话有气无力的。
  陈凯明是农家子弟,长年累月劳动身体结实,比表弟有韧性。他跳着行李走在前面还得寻人问路,连歇脚的机会都没有,就是铮铮铁骨也得散架。但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闪失。
  “够呛!路途遥远何时能到达。”陈凯明自言自语地说。他恨不得长一对翅膀驮着表弟飞到京城,尽快完成自己的使命。
  太阳落山,两人跟在挑夫后面走到了一个村庄,走进一家客栈住了下来。表兄弟俩一言不发也不知饥饿倒下便呼呼大睡。
  陈凯明睡了一个时辰,醒了。这时候饥肠咕噜想起还没吃晚餐。
  “老板,您这里有吃的吗?”
  “没有,我的店只供住宿,没有餐饮。对面有几家餐饮店,您们可以去那里用餐。”店小二回答。
  陈凯明看见对面一间餐饮店有亮光,走了过去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条缝,一位老者探出半个头来,说:“客官,这里已经打烊了。”
  “我们实在太饿了!您老行行好,随便煮点东西给我们充饥,明天还要赶路呢!”
  “你们是干什么的?几个人?”
  “回大伯话,我们路过贵地,是去京城科考的,两个人。”
  店家听说是去京城赶考的文化人,忙打开大门让他进去。
  “还有一人呢?”
  “我家公子还在对面客栈休息,走了几天实在太累了,脚已磨起血泡。”
  “读书人没有吃过苦,那是肯定的。”店家同情道。
  陈凯明折回客栈把刘世春叫醒。只见他伸了伸懒腰揉了揉朦朦胧胧的睡眼,拖着沉重的双脚跟在表哥后面来到餐饮店。
  店家煮了两碗面,每碗面上面加了两个荷包蛋。
  刘世春看见热腾腾的面条食欲方醒,不客气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这时候他才想起还没吃晚饭,不是不饿而是饿过头了。
  “你们就这样走路去京城吗?随从还可以,这位公子吃不消啊!”店家说。
  “不走路还有别的办法吗?”陈凯明反问道。
  “有是有,但需要花很多钱。可以租一顶轿子,一直把你们送到九江渡口。”
  刘世春抢着答:“坐轿子不行,我还是学生年纪轻轻的,又不是功成名就人家会笑话的。”
  接着又说:“我坐轿子表哥走路也不合适。”
  店家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心里咕嘟:真是可怜的孩子。
  他们回到客栈到澡堂洗了个澡,浑身舒服了许多。刘世春感觉脚底火辣辣的剧痛,问掌柜的有没有药可以止痛。掌柜的到里间拿出一瓶药膏,用棉签沾上少许涂在血泡处。刘世春感觉凉凉的舒服多了,要掌柜的把药卖给他。
  “对不起!这种药难买,我只有这一瓶,留着以后应急。”掌柜的拿起药走进了里间。
  一会儿,掌柜的找来一件破长衫和一把剪刀。
  “你们走长途要裹脚,这样才能保护双脚,走路也有力气。”他说完,用剪刀把长衫裁成一条条绷带放在一旁,告诉他们明天走路前,要用布条把腿肚子绑紧。
  掌柜的在自己的脚上做了个示范。
  第二天,他们照样子把双脚绑紧走了几步,感觉脚步沉稳踏实了许多。
  他们庆幸一路上遇到许多好人。
  铁,经过反复锤炼能成为坚韧的钢;人,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会变得异常坚强。人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成为真正坚强的人。
  他们一路走来感觉越来越轻松了,走路也越来越快。
  进入九江地界,江边渡口离他们不远了。上了船就不再累了,可以好好地睡个觉恢复身体元气。
  “看到了,看到了,看到长江了。”陈凯明高兴得跳起来。刘世春笑了笑没有兴奋劲,到京城路途遥远还需继续努力,很难料到是顺利还是阻险。
  前面人头晃动摩肩接踵,这里是九江最大的码头,是江西的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
  他们好不容易挤到江边,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饭铺进餐。
  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和围屋情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