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永兴围屋的形成(1/1)


  “爸爸,我有事想跟您商量......”
  刘殷欲言又止想说又说不出口。
  刘殷是长子,还有刘勤、刘思、刘忠三个弟弟。
  俗话说“长兄为父”,刘殷应该为家庭挑重担,况且父母年纪大没有能力维持大家庭的生计。
  刘殷硬着头皮一口气把事情说完,接着补充说“爸爸,儿子不孝,不应该有这样的念想。”
  刘殷的担心是多余的。
  “可以,我支持你!”刘殷话音刚落,父亲就满口答应。
  父亲听说有这么好的风水宝地,如获至宝兴高采烈。在那个封建统治社会,只要听说哪里有风水宝地就会被有钱有势的人抢夺。
  想不到父亲如此爽快答应了,刘殷高兴得像小孩似的差点跳了起来。
  母亲坐在旁边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儿子,用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睛。家里的大事一般由男人做主,女人没有话语权,只许顺从不敢添乱。
  第二天,刘殷返回南坑工地。
  “孙大哥,我的父母同意在这里投资建房屋。”刘殷说。
  “好!好!有了你父母的支持一定事业有成。”孙顺贵听了很高兴。
  “咱们不如趁热打铁,趁这次建真君庙的机会,紧接着开工建设。”孙顺贵说。
  “这事您做主,我是外来者人地生疏,要烦劳大哥多操心。”刘殷也有这个想法。这确实是极好的机会,工匠、劳工可以留下来接着干,烧砖瓦的大窑可以不熄火。
  但这事不能孙顺贵说了算,虽然是个人的事业,其方方面面需要众乡亲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劳动力、建筑材料、资源整合等都需要理事会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帮忙。孙顺贵决定在这次真君庙理事会中提出来,追求大家的意见。
  古时候建庙宇有规矩,但凡初一、十五要祭天神、地神,还要办酒席宴请工匠、小工和各族绅士。这次聚餐五十多人围了六桌,理事主持汇报了经费收支情况,对工程进度和质量作了简述,提出了具体要求。
  理事会主事实行十天轮值制,当班理事负责日常事务,遇特殊情况召开理事会议协商解决。
  陈会长叙述完分内事后话锋一转,讲起了刘、孙建围屋的事情:“我向大家透露一个好消息,建筑大师刘殷要在我们这个穷乡僻野建房定居,和我们一起建设美丽的小山村。”
  话音刚落,掌声响起,其实大家早有耳闻已经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凤凰落鸡窝,鸡窝里出凤凰是难得的好事。那时候的南坑村地广人稀,巴不得引进外人居住,尤其是文化人、手艺人和有志之士。
  刘殷站了起来向大家鞠躬作揖,礼貌地应答:“各位父老乡亲,感谢您们接纳!我一定尽自己所能为大家服务,团结一心共同创建美好的家园。”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孙顺贵导演的一出好戏。他几天前就跟理事会人员进行了磋商,征求了各姓、各族长辈的意见。
  第二天,罗远先生在龟背岗实地勘察、丈量,拿出了设计图初稿。
  刘殷根据设计图的面积、结构,凭经验就推算出了建材数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刘、孙两家协商拿出了具体方案,分工负责筹备材料。
  孙顺贵看不太懂设计图纸,罗远先生只好详细给他讲解。方形围屋坐北朝南,长218米,宽128米,占地42亩;围屋大门朝南,两边各建一间留有枪炮眼的土炮房,顶端建瞭望口;围屋纵向可以建四排房屋,三条街道,中间主街道宽6米,两边步行街宽1.5米;横向规划三条步行街方便流通;围屋四面用三合土垒墙,高5米厚0.8米;北面留一个疏散逃生的后门。房屋建筑整齐划一,滴水5.8米,出檐0.5米。硬木厚门上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
  “顺贵哥,我们现在要规划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有序安排施工流程。”刘殷接着说:“今年完成门楼和围墙两大工程。各自的住房以后逐年添加慢慢完善。”
  孙顺贵说:“行!这两大工程能实现就了不起了。我家境贫寒拿不出多少银子,没有贤弟的坚强后盾恐怕寸步难行哦。”
  这么宏伟的建筑工程,没有几年时间难以完善。
  罗远先生见证了刘、孙两家的宽厚仁慈和精诚至善,主动插入其中充当中间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孙兄现有三栋房子都在规划地的东边,保留这些房屋可以减轻负担,不影响居住,也有利于工程建设。”罗远先生指着图纸说:“以纵向中间大道为界,东边为孙屋、西边为刘屋,以后各自扩建发展壮大。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罗兄所言极是,正合吾意。”刘殷非常赞许。
  孙顺贵也说:“两位弟弟处处为我着想,真是感恩戴德、无言以表。”
  罗远先生说:“大街两侧房屋门一律朝向大街,高度、出檐滴水要一致。孙兄现有的房屋与图纸规划的要求有差距,还要加高一层。当然可以慢慢改建,逐步完善。”
  两人就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分工,孙顺贵平整场地,刘殷购买材料。
  罗远先生说:“您们该给围屋拟个合适的名称了。”刘殷思索片刻,说:“就叫’永兴围’吧。”
  “好!永远兴旺发达。”孙顺贵高兴地说。罗远先生用毛笔在设计图正上方写上“永兴围”三个字。
  孙、刘两家要建围屋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种议论也接踵而至。
  有的称赞他们有远略有眼光,希望他们事业成功,他们也会跟着咸遂濡泽;
  有的直截了当讽刺孙顺贵自不量力,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家底。一个靠苦力糊口的农民,怎有能力承建这么大的工程?
  孙顺贵听了这些闲言碎语犹如冬天里冷水浇身浑身冷透了,再也没有往日的兴奋和勇气。
  

和围屋情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