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在政训班(1/1)


  1950年底,华东军大撤消后,我从政教班结业,分配到南京孝陵卫第三高级步兵学校。1951年1月,我与好友马坚一起,背上背包,到政训班报到,听说是准备当政治教员,我们都很高兴。学习了一个月后,马坚被留下,到政治教研室当助教,我被分配到四大队十三中队当文化教员,开始有点想不通,感到低人一等。但很快就克服了个人主义情绪,服从分配,到十三中队报到。
  1951年,正是部队‘文化大进军’时期,十三中队的学员,都是部队的连排干部,大部分是贫雇农出身,没有上过学的文盲。我们文化教员的任务,就是‘扫盲’,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帮他们学会上千字词,能看懂军用文书,使用军用地图,为学习军事作准备。所以,我们当时就采取‘速成识字法’,用了几个月时间,就使学员摘掉文盲帽子,初步掌握文字工具。
  十三中队是按连队编制,住处原来就是平房兵营,每个房间都没有门窗,一个房间住一个班,12个人分成两边,,睡通铺,房间当中放有桌椅,供学习使用。我们文化教员也和学员一样,住一个房间,睡通铺,每天起床后,都要按照内务要求,把被子叠成四方形,以保持整齐划一。
  教学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听到室外大喇叭广播吹起床号,就要和学员一样,迅速起床,跑步去集合站队,出早操跑步。收操后,赶紧洗漱,再听哨音集合站队,集体到食堂吃早饭。饭后,赶紧回到住处,拿了教学用具,到教室等学员来上课。上午有四节课。中午,听下课号,同学员一起集合站队,到食堂吃午饭。饭后休息1小时。下午也是四节课。晚饭后,是自由活动。到夜里9时,听广播吹熄灯号,按时就寝。在食堂与学员一起吃饭,伙食比军大要好得多。
  在文化大进军期间,教员每天要在教室里上8小时课,备课、批改作业,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时间不够用,经队领导批准,可以不按时熄灯,到深夜才能上床睡觉。由于睡眠不足,白天在教室里,布置学员做作业后,坐在椅子上,有时会打瞌睡,被学员发现后,在课间休息时,有的会抽烟的学员,会给教员送上一支香烟,说:“教员辛苦了,抽支烟解解乏吧!”使教员很感动。我就是这样学会了抽烟。因为不好意思老是抽学员送的烟,就去买包烟,回敬学员,一来二去,就抽上了瘾。一直到1957年离开教员岗位,才把烟戒了。
  十三中队的学员大多数是连级干部,都是贫雇农出身,抗日战争期间参军的老兵,在家没有上过学,没有文化,不识字,在部队工作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对学习文化非常积极。经过几个月扫盲,掌握了文字工具,写家信就不要求人了,也能使用军用文书了,所以,非常感激我们这些教员。
  教员住队里与学员同吃同住,好处是与学员打成一片,学员有事找教员很方便,教员与学员朝夕相处,建立了感情,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教员工作时间很长,每天在课堂里,上课8个小时,备课、批改作业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要经常开夜车,由于营房没有门窗,夜晚熄灯后,教员的活动,影响学员休息,而且,由于教员分散在各个队里,不能经常相互交流情况,不便于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对提高教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影响。所以,经过实践,校里在1952年下半年,成立了文化教授会,把住在各个队里的一百多个文化教员,全部集中管理,这样,我们就不再过连队生活了。
  1951年10月,在十三中队立三等功,立功事迹是‘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工作有计划,建立各种记录,不断改进业务,在暑期三个星期,使学员普遍增加生字三百个,正确按时完成任务’。
  

和一生平凡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