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一往情深(1/3)


  果然没过多久,黄伯的声音就从湖上传来:“景山,带他们出来!”
  梅九闻声扶着孙烨站起了身,跟着景山就往外走。竹影摇曳,隐约间看见湖面驰来了两个竹筏,黄伯居前,一个白衣人随后。那白衣人面目清秀,神采奕奕,大约三十岁左右,身材十分高大。
  梅九心里一阵激动,暗想这位应该就是方行之吧。竹筏刚在浅湾里停下,梅九就紧赶几步迎上前去,向那白衣人拱手施礼道:“您就是方行之方公子吧,梅九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那白衣人看着他一脸茫然,半晌都没有反应。黄伯从竹筏上下来说:“他不是行之,是摆渡的路平,路先生的门客。”
  梅九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向路平连忙赔个不是:“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恕梅某冒昧!”
  路平淡淡一笑,并未做回应,只是用力地撑住竹筏,示意梅九他们上去。梅九一手扶着孙烨,一手拉着梅姑登上了他的竹筏,路平用力一撑竹杆,竹筏就向湖后驰去。
  路长亭居住的紫竹林其实是一块凸出来的陆地,左右两边没有陆路可走,只能由水进出。这块陆地也不大,绕行一周也就一炷香的功夫。
  说来也是奇怪,整个竹海,方圆百十来里,只有这一小块地方生长的紫竹十分的粗壮茂密,路长亭的住所就隐藏在这片紫竹林中,取名紫竹轩。
  紫竹轩是由十几间错落有致的竹屋组成,根根粗壮的楠竹搭成的框架十分稳固,数层竹片叠加的墙面密不透风。屋顶覆盖着厚厚的淡黄色稻草,梳理的整整齐齐。紫竹拼接的花窗透着几许高雅的气息,仿佛能听见缕缕琴声从窗内飘来。
  这里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飞檐翘角,一切都是那么庄重自然,显得清新雅致。就是竹林中的凉亭、风雨连廊都是就地取材,全是由竹子、稻草构成,处处透露出主人非凡的品味。
  路平把梅九三人带到了客厅,告诉他们方行之随后就到,要他们在这里安心的等候。一个小童上来给他们倒上了茶水,就和路平一同退了出去。梅九仔细打量着室内的情况,发现室内的地面显然要比外面高出不少,上面还铺设着特制的宽大竹片,光着脚走在上面凉悠悠的十分清凉。
  室内的陈设极为简单,处处透着几分高雅的气息。竹椅竹凳造型别致,收拾的干净利落,擦拭的一尘不染。几个简约的竹几上摆放着几盒盛开的兰花,淡淡的兰香四溢,沁人心脾,让梅九三人的疲劳感顿时消散了许多。
  孙烨心突然有了一丝莫名的骚动,他似乎感受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强大的气场之中,带给了他无尽的能量。他临窗而立,极目远眺,见西斜的阳光照亮了整个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许多水鸟正上下翻飞,一片忙碌的景象,他想喊一嗓子的,释放内心的压抑。
  正在这时,突然听到室外的小童在说:“公子回来啦,他们已经等你有些时间了!”
  一个清朗的声音嗯了一声问:“人呢?那封信呢?”
  小童细声说:“人在客厅里喝茶,信在路大哥那里,我去叫他。”!
  梅九和孙烨猜到应该是方行之回来了,都起身整了整衣衫,并望向门口,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
  这时,一个黑衣青年翩然进室,目光正好与他们相对。这个青年约莫二十几岁,身材伟岸,风姿卓然,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英气。梅九和孙烨同迎一步,向那青年拱手道:“梅某冒昧,携小女、小侄前来叨扰公子了!”
  那青年正是方行之,他扫视了梅九三人一眼,忙还礼说:“客气了!”然后迟疑了一下又说:“我好像与几位不识,敢请几位尊姓大名,是来拜访家师,还是来找方某?”
  梅九一愣,马上明白他应该是还没有看到摩崖老人的书信,就赶紧解释道:“我们三人都是越人,在下梅九,这是小侄孙烨、小女梅姑。受摩崖老人指点,特从越地而来拜访公子及其恩师路先生的。”
  “摩崖老人?我怎么不认识?”方行之一脸茫然地坐了下来,并示意他们也坐下再说。
  梅九一听哪里敢坐,心里暗自一凉:难道是摩崖老人在骗他们?方行之怎么说不认识呢?可是转念一想,觉得又没有道理,摩崖老人与他们无怨无仇,犯不着来骗他们啊。
  梅九慌忙解释道:“我们也跟这老人也仅有一面之缘,他住在越地一个叫梅谷的地方,跟梅某同一个地方…梅某也和他不熟…”
  他语无伦次,越解释越糊涂,听得方行之直皱眉头。梅姑打断他了的话:“爹,摩崖爷爷不是给方公子写了一封信吗,你交给谁了啊,叫他们拿出来给方公子不就知道了吗?”
  梅九一拍脑袋忙说:“哎呀!我都急糊弄了。摩崖老人给公子写了一封信,叫我一定要先转交给您,早先我交给您们黄伯了!”
  话音未落,路平就拿着信进来,附在方行之的耳畔说了几句什么,就把书信交给了方行之,自己退了下去。梅九眼睛一亮,指着书信惊喜的说:“就是这封信,公子不妨打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