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意外收获(2/3)


  幽州的北面,是绵延不知多少万里,终年积雪的天幕山脉,那里也是人类文明诞生以来,能够到达的最北端。
  天幕山脉因其高耸入云,连接天幕的山势而得名,横亘整个九州大陆的卧龙江,便是发源于它地势较低的西侧。
  同时,在卧龙江源头附近,蕴藏着丰富的“地火”资源,这也让原本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幽州,有了一处气候温和、植被茂盛的苔原绿洲。
  有了大自然的赐福,自古以来,这里便生活着一支原始土著部落——高陵族,他们依赖卧龙江源头的绿洲,世代以林猎、游牧为生。
  大概两千多年前,来自南面岚州的帝国人顺着卧龙江北上,建立起多个城镇,并以此为据点,逐步开垦幽州广袤的苔原荒地。
  随着帝国人不断向北扩张,他们也发现了卧龙江源头这块天赋宝地,并在此建立起了全幽州最大的一个据点,也就是辽原城的前身。
  可惜,一山难容二虎,两股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类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领土争端。
  此后,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帝国拓荒者与高陵土著部族陷入了旷日持久的争斗当中。
  尽管九州帝国改朝换代了数次,但无论哪个朝代,都没有彻底解决与高陵部落的冲突。
  辽原城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被摧毁、重建,再摧毁、再重建。
  两千年来的战乱,不但没有毁灭辽原城,反而让它成了整个幽州军事防御最强大的坚城,也是帝国对抗蛮族土著最有力的盾牌。
  直到本朝昭武皇帝继位后,他下定决心,数次对幽州的高陵部族用兵,并通过无差别的种族灭绝式大屠杀,彻底根除了土著蛮族的祸患,以致于近十五年来,幽州境内再也没有见过高陵部族的踪迹。
  经过昭武皇帝的重点建设,幽州州府辽原城,不仅成了人口超五十万户的大城,也成了一处强大的军事要塞,犹如一道铁闸,镇守着帝国的北门户。
  此刻,辽原城南门,那十余丈高的城墙上,幽州守备军指挥使段斌,正一脸不可思议地注视着前方的山谷。
  因为岚州秦王叛乱,幽州节度使韩瑞带领辽原城的五万守备军南下,段斌则率领另外五万军士留守。作为辽原城军队的二号指挥官,此刻他便是辽原城的最高指挥官。
  段斌是将门之后,自己也是跟随昭武皇帝参加过多次剿灭高陵部族战争的悍将。
  但此时,这位久经沙场,见过许多大场面的名将,看着眼前的场景,却如同经历着最可怕的梦魇般,冷汗直流,背脊发凉。
  在他的视线里,离辽原城不远处的山谷外,正一点一点出现一支军马。
  他们全部是统一的黑色甲胄,外形与护国玄甲相似。
  一开始,这只军马只有数百人,但很快,从山谷中走出的军阵就变成了数千人,在段斌疑惑、震惊的半刻时间内,这支军马就变成了他无法计数的雄壮军阵。
  段斌的身后,一个个的将官、尉官、旗官也是同样的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谁都无法解释,这只凭空出现的庞大军队是怎么来的。
  直到,他们看见军阵中,林立而起的龙纹“秦”字大旗。
  “秦……秦王?秦王叛军!?”
  段斌反复地揉着自己的眼睛,他不停地看向自己身边的将领与参军,试图从他们的脸上找到不一样的答案,期待有一个人站出来告诉自己,他看错了。
  然而,在场所有人相同的目瞪口呆的表情,让他最终确认了,这只出现在辽原城下的大军,正是秦王楚承绪的部队。
  “快!通报全军!敌袭!全军集合南门,准备守城战!”
  作为老将的职业素养,让他迅速压下自己的惊恐,当机立断,开始下达军令。
  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秦王的军队会突然兵临城下,但他知道,这支已经被皇帝陛下定罪,归为反贼的叛军,绝对不是路过此地,也不可能是来观光旅游的。
  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昨天刚收到临渊阁的情报,明明说秦王的垂云城十多天来都无人进出,而此刻他的军队却近在眼前。但他知道,接下来,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
  “弓箭手就位!擂石、滚木、火油就位!快快!”
  段斌不断下达军令,他已经从起初那种不可思议的震惊当中逐渐缓过来了。
  他的底气就是辽原城。这座雄城,屹立千年不倒,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攻打的。
  段斌目光凝视着十里开外,已经完全展开阵势的秦王叛军,他大概估算出了对面的兵力。
  一阵五千,前中后军,一共十阵,就算加上秦王所在的本阵预备军,对方最多不过六万人。
  辽原城内有五万守备军,以辽原城的坚固程度,别说六万秦王的叛军了,就算六万御林圣甲到此,段斌也有信心让他们全部留在辽原城下。

和天衍遗录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