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2/3)


  只有白老汉非常不适应,他一辈子刨土地,锄头不离手,一把茶壶上山,一把茶壶回家,庄稼伺弄得比哪个都好,粮食收比哪家都多,在田地里他可是得心应手,而现在呢,那些本事功夫突然没了用武之地,在这里又插不上手,无非就是买点菜,帮着扫个地,在后边帮点厨洗个碗,可这哪是自己在行的呀,然而,又想到这毕竟是儿子的生意,当父亲的不帮着,谁来帮呢,眼见着这里的生意又这么好,一年下来挣的钱能买他好多年种的粮食,儿子又认识那么多有头有面的朋友,自己应该高兴才对呀,为啥就高兴不起来呢?好在每天回到那边服装店里,不用挑水弄柴禾,打开煤气就可以烧水做饭,再和老伴聊起儿媳妇怀的孩子,想着不久可以抱孙子,逗着小家伙玩儿,他又充满期待和向往,只可惜大儿子缺些精灵劲儿,而且结婚五六年了,至今还没孩子,要不然,他白老汉也真算是此生无求了!
  田光顺两口子也真心为白邙高兴,当初虽然看着他气质不凡,可毕竟那时他没多少钱,这才几个月时间,就有了两处固定的生意,房子有了,车子有了,虽然都是从自己这里买的,自己也帮了他不少,可他从自己这里挣的钱,要拿出那么多的真金白银,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这人讲义气,心眼儿也活,运气又好,将来他的事业肯定比自己要强得多,只可惜田甜这孩子,光想着大城市风光,哪晓得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难处,哪里有找一个好男人过得踏实!
  所有各色人等,看着饭店这热火的场面,看着白邙在那谦逊有礼的神态下,由里而外透出的意气风发,都不胜感慨,就连许波也由衷地对白邙说:“白邙,这才几个月时间,你格老子就混成恁个样子哒,将来搞大发了,可莫把你兄弟甩啰哈!”
  白邙对许波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当即表示:“不管将来谁混成啥样子,兄弟是永远的兄弟,只有扶持的,绝没得甩了的!”说得许波忍不住激动,当众就在他胸口捶了一拳,引得大家哄的笑了。
  饭店虽然开业了,可还没有一个名字,芈老汉原说就叫芈老汉儿饭店,芈璐不同意,说好多人都不认识芈字,老读成毕字,再说这个名字太土。
  白老汉说要不叫老乡饭店,白邙也认为不太好,都是本城本县,哪个不是老乡,又不是在外地。
  芈璐提出,车站那边有个迎宾旅社,要不叫迎宾楼饭店,随后她自己就笑着否定了,说就一层,根本就没楼,叫迎宾楼不合适。
  后来一家人又想了十好几个,什么好味道、聚一聚、打团伙、常来常往、龙门阵、来一盘、馋你嘴等等,嘻嘻哈哈说了半天,直把几个人笑得掉眼泪,却都觉得不太好。
  所以,开业那天,只用红纸写了一个“还没名饭店”贴在门框上,席间还是白邙高中班主任,教语文的吕老师提出,要不叫“聚贤厅”得了,众人都觉得取得好,考虑吕老师就是本县书法协会的副主席,于是许波出去借了笔墨纸砚,当即写了,又题了一幅“汇五湖四海美味,聚千秋万代英雄”的对联,大家都拍手称妙叫好,白邙笑逐颜开,连忙着人去找雕匠刻了好挂在门口,其他人则缠着吕老师求字,吕老师借着酒兴,也是有求必应,饭毕尽皆兴满意足而去。
  白邙留下吕老师,给了两百块钱的红包,又求他给服装店写了店名和对联,吕老师欣然挥毫,写下店名为“依人”,对联则为“服由人由人心悦成服,装任您任您笑着美装”,白邙看了,自是欢喜异常,只可惜服装店门口不好悬挂对联,只好把店名刻了挂在门口,对联则挂在店内。后来白邙写信告诉田甜,没想到她也喜欢,便把吕老师的字幅给她寄去,也照着刻了镏金匾额,悬挂在店外,也引得不少人观看称赏。
  白邙之所以开饭店,本是想让芈老汉不要一个人在老家孤苦,考虑到年前年后,不会有什么生意,谁知饭店一开业,外出打工的陆续返乡,南门车站又发长途汽车,因此进店吃饭的络绎不绝,芈老汉一生除了耕种土地,唯一的爱好就是琢磨办席,如今有了这个平台,更是大显身手,越发钻研菜品口味,不时还出来问问大家的意见,接着又进去改进,加上农村人的朴实无欺,菜量又足,很快就在城里有了些名声,前来吃饭的回头客有增无减,一天下来,光纯利最少就有四五百,多时能达到七八百,把个芈老汉喜得合不拢嘴,益发精神百倍,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要停歇。
  芈秀儿本来累得不行,一天到晚不歇脚地来回穿梭,到关门歇店时,连步子都不想动,但看到每天少则二三十,多则三四十的提成,一个月下来,光提成就有七八百块钱的收入,再加上每月的固定工资一百五,竟能挣到将近一千块,一年还不得挣上万把块,辛苦不到一年把时间,自己就可以在集镇上买门面砌房子,到那时,找个有模样有本事的男人还不容易?心里那个美呀,想着都来劲儿,哪里还顾得上累!

和山那边呢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