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迷魂凼之匙 1(1/2)


  二十一世纪初,在小镇的尽头住着位老大爷,他是卖酒的。
  不管爱不爱喝酒的,只要路过那里闻到酒香都会驻步停留一阵。
  老大爷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不过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配上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显得特别精神。
  酿酒它是个工艺活,讲究过程,他虽然是一个花甲之年的老人,却好像能把世界上所有美妙的味道融入其中,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他的酒尝过的人都说这酒是世间百态,带着辣,带着苦,带着甜。
  老大爷没有孩子,没有老婆,他的前半生都给了酒。
  直到遇见了李稚寒和李稚萱。
  老大爷有把锁,锁着一个抽屉。在抽屉里静静躺着张发黄却被装裱起来的照片,它从未有过机会出现在大厅或者是卧室的墙壁上,因为老大爷曾见过李稚寒独自一个人坐在墙角偷偷地看那张照片流眼泪。上面的李稚寒抱着不到两岁的小月,身旁还站着两个人,可相片年代太久早已看不清上面的人的模样。李稚寒曾拼命地回忆,然而他们就像是伸出手抓不住的梦,那样的遥远且模糊。
  李稚寒还清晰地记得那年——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情的天灾,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也夺走了无数人的依靠,它就像是曾经出现在教科书里的“洪荒野兽”。
  人们都认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这个小村庄将无人生还,可在搜救的过程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李稚寒和李稚萱: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最后的关头将他们紧紧地护在自己的怀里,用生命延续了生命。
  ……
  ……
  “带两瓶酱油和葱回来,还有烟叶,对了,回来记得把桌上的韭菜洗了。”
  老大爷靠在摇椅上,坐在院子里,左手拿着蒲扇,右手端着烟斗,听着收音机,闭目惬意着。
  李稚寒一迭声地答应着,一溜小跑着出了门。小巷里安安静静的,清晨的阳光透过门外的小叶榕,零星几点地照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风轻吹着家家户户门外挂着的风铃,叮铃的响着。
  春天到了,李稚寒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十年,十九岁的小伙子了。
  “猴子,往哪跑呢?”蒲天骏站在巷口的CD店对着李稚寒招手。“快过来,今天咱店又进了一批新碟子,给你鉴赏鉴赏。”
  “不要,你是怎样的人我还能不清楚?”李稚寒摆摆手,没理会蒲天骏直径走进店里。“我看看有没有别的书,顺你两本。”
  蒲天骏是跟他在镇里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人很壮,但镇里的人都叫他“白菜”。
  蒲天骏爱琢磨发财之道,思索着怎么才能赚到所谓的大钱,常常幻想人生顺风顺水,最好摇身一变当上某个上市大公司的CEO,享尽人生。
  前不久蒲天骏听着城里返乡的人在饭桌上的侃侃而谈,就觉得进城能够发财,于是诓着李稚寒进了一次城,做了年工,结果发现想象太美好,可现实很残酷,就只好灰溜溜地回到镇上开了家店铺。
  “如果不是因为我只卖正经正规的东西,我早就发了。也是我舍不得你,不然我会在这破镇上开这么个小店?”
  蒲天骏老爱对李稚寒唠叨这些话,可他知道在城里开个店有多难,因此他总会说这些话会让李稚寒多少能有点“愧疚感”,然后李稚寒就可能乖乖地把掖在枕下的小金库“公之于众”。
  “你想得美咧!”李稚寒每次都捂着衣袋,煞有其事地装作包里的钱装得满满的。
  即使在这家看不到未来的店铺里捞不到任何的好处,李稚寒还是成天的赖在那里。
  小店进去右拐,有各式各样的书籍摆放着。这不是蒲天骏的爱好范围,只是李稚寒成天念叨着书好,读书有益身心,说久了他也烦了,便从镇外摆地摊的何老二那里进了一批便宜且数量多的书籍。每天早上李稚寒买完菜后都会在店里待上一阵。不过因为没有什么顾客,他也就不会跟着忙,得以蹲坐墙角看上半天的书籍。
  “猴子,你还想进城捞点钱吗?”蒲天骏打着哈欠有一搭没一搭地说。
  “还去,我们不是进过城吗,你看我们捞到什么了?”李稚寒透过书白了他一眼。
  “你妹妹不是在城里读书吗,你钱不够,她后面怎么读。再说了,我之前进城是享受,知道吗,享受去了。”
  “你说得轻巧,就咱们这样去城里能做什么。”
  “不是还有力气,我们还可以搬砖创业啊。这个小店有什么好的,我真想给它卖了。”蒲天骏苦笑着自嘲。
  李稚寒翻了一个白眼后看着窗外的碧绿的小池塘,“挺好的,对面发廊里就有美女看,坐外边还能晒太阳,没人来的时候还能发发呆,听听音乐看看书,虽然钱不多但过得挺舒服。不过我还是建议白菜你换换碟子,你那中国乡村音乐我实在欣赏不来。”说完指着盒饭大小的录音机,听着录音机里怒吼的中式DJ,他带着嫌弃的表情捂住耳朵。
  “可别往我耳朵里倒‘乐色’了。”
  这个话题让李稚寒有点难受。他确实是想赚很多钱,但能力方面是限制他最大的一点。除了酿酒,他觉得别的什么也不会,在蒲天骏看来他连只鸡都不敢杀,蒲天骏总说,李稚寒你属油菜籽的吗,感情它都比你的胆子大。

和窥虬差不多的小说推荐